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複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複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譯文
菟絲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纏繞,它的蔓兒怎麽能爬得遠!
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
我和你做了結發夫妻,連床席一次也沒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
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麽好去把公婆拜見?
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麵;
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隻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
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隻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
杜甫“三別”中的《新婚別》,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這首詩采用獨白的形式,全篇先後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讀來深切感人。
全詩大致可分為三段,也可以說是三層,但是這三層並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層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高,而且每一層當中又都有曲折。這是因為詩中人物的心情本來就是很複雜的。
第一段,從“兔絲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寫新娘子訴說自己的不幸命運。她是剛過門的新嫁娘,過去和丈夫沒見過麵,沒講過話。所以語氣顯得有些羞澀,有些吞吞吐吐。這表現在開頭兩句:“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新嫁娘這番話不是單刀直入,而是用比喻來引起的。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這時的心理狀態。兔絲,即“菟絲”,是一種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別的植物身上。
此詩作於公元759年春。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於鄴城。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著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三吏三別”六首詩作。這首《新婚別》是“三別”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