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標簽: 詠物,寫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庭前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
隻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注釋
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
庭前芍藥:喻指宦官、權貴。
芍藥: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
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妖:豔麗、嫵媚。格:骨格。無格指格調不高。
芙蕖:即蓮花。
國色:傾國傾城之美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貴美豔、儀態萬千。

賞析

此詩乃讚頌牡丹之作,其讚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麵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麵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藥和芙蕖。芍藥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讚頌牡丹,乃用“芍藥妖無格”和“芙蕖淨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芍藥”,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豔衰” (王禹傅《芍藥詩序》)。

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藥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把芍藥說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淨的麵目出現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於池麵之中,令人隻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說她純潔而寡情。這裏暗示了牡丹兼具妖、淨、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創作背景

此詩即寫唐人賞牡丹的盛況。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與地點,由陶敏、陶紅雨校注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根據詩中用李正封“國色”之語推測此詩為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長安所作;瞿蛻園的《劉禹錫集箋證》認為,此詩作於唐大和年間作者重入長安之時。

參考資料:
1、吳鋼 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27
2、陶敏 陶紅雨.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長沙:嶽麓書社,2003:444-445
3、瞿蛻園.劉禹錫集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89
4、高誌忠.劉禹錫詩編年校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66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