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留別辛稼軒

[宋代] 劉過 [简体]

知音者少,算幹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
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蓴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知音者太少,算算天地之間如此之大,哪裏才是我托身之處。我早已下定決心為收複中原建功立業後才肯退隱,但不知何日才到我功成身退的那一天。在這多景樓前,垂虹亭下,臥於床榻,聽秋雨淅瀝,聽著聽著也許就睡著了、官位真是誤我太深,追求了十年,一切努力都白費了。
我不是沒有向朝廷獻上辭賦,不是在向朝廷上書獻賦時沒有驚人之語。

可能是我心太急了,皇上隻是暫時還沒有答應讓我做官,所以我現在隻落得衣裾上盡是塵土。至於拿出白璧和黃金追歡買笑,都讓你擔任主角吧,我沒法參與了。我像張翰那樣產生了蓴鱸之思,我決心明天就歸隱了。

創作背景

據《江湖紀聞》記載,劉過與辛棄疾是莫逆之交。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左右,劉過因母病告歸,辛棄疾知其囊中羞澀,遂買船籌資相送。劉過有感於他的知遇之恩,遂賦詞留別,慷慨激昂,向其抒發生平之誌,並傾訴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鑒賞大全集(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548
賞析

詞之開篇,劉過便直抒胸臆。“知音者少,算幹坤許大,著身何處。”詞人認為能理解自己心中抱負的知音太少,天地雖大,卻沒有英雄豪士的立身之地。朝廷偏安江左,作為主戰派一員的劉過“上皇帝之書,客諸侯之門”,卻始終未得重用,他甚至曾上書宰相,向其陳述恢複中原的方略,卻從未被采納。作為一名有血性的愛國誌士,抱負無處施展,理想無法實現,前兩句大氣磅礴的語勢之下,是詞人無盡的蒼涼和無奈。

“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作者感慨,年華已逝,歲月漸老,如果真要等到“功成”才肯“身退”,那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歸隱。這兩句詞人直接傾訴,讀之甚為苦澀。在文恬武嬉的南宋王朝,主和派手握重權,主戰派處處被壓製,劉過想要舉兵北伐,建功立業實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