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

[唐代] 杜甫 [简体]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名成 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
任憑江流衝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注釋
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蓋:超過。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參考資料:
1、海兵.杜甫詩全集詳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78-279
賞析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慶奉節)時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大曆元年(766)。“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生命。

這兩句讚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麵來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麵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的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讚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曆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麵來說,諸葛亮創製的八陣圖使他聲名卓著。

創作背景

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夏遷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廟,江邊有八陣圖,傳說為三國時諸葛亮在夔州江灘所設。向來景仰諸葛亮的杜甫用了許多筆墨記詠古跡抒發情懷。《八陣圖》便是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海兵.杜甫詩全集詳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