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譯文
我棲身的這地方過於偏僻,很少有人來,我年老多病,需要攙扶難以多拜,請您擔待。
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動天下的文章,你遠來看我,車馬停在江邊,讓我感謝又感慨。
尊貴的你屈尊停留這破草房整日,讓我很不自在,隻能用粗茶淡飯招待你,我這腐儒沒錢沒能耐。
你要是真的不嫌這野外沒有好酒好菜,以後高興時還可以來看看我的小園裏芍藥花開。
注釋
幽棲:獨居。
經過:這裏指來訪的人。
人扶:由人攙扶。
再:二次。此句表客氣尊重。
文章:這裏指詩歌,杜詩中習用。如《偶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旅夜書懷》: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漫勞:勞駕您。
江幹:江邊,杜甫住處。
竟日:全天。
淹留:停留。
佳客:尊貴的客人。
百年:猶言終身,一生。作者《登高》詩:。
此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當時杜甫住在成都草堂。詩中的來賓,大約是個地位較高的人,詩人對來訪的貴客表示了感謝之情,言辭較為客氣。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先寫延客之狀。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訪之人。忽聞通報,有貴客來臨,隻得循禮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實感艱“難”。詩中明顯表現出年邁多病,不勝應酬之苦的不悅。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寫驚訝之情。從上句看,此賓當是耳聞杜甫文名,特通報相訪的。“豈有”、“漫勞”四字,在這裏起了賓主對稱作用。“我豈有文名,您徒勞過訪”,運用散文的筆調,馭律詩的對法,傲岸之態可掬,嘲諷之意自見,很能體現杜甫七律詩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