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唐代] 趙嘏 [简体]

雲物淒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標簽:
注解及譯文

譯文
拂曉的雲與攀在漫天遊動,樓台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
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悠揚笛聲裏我隻身倚樓中,
豔縈的菊花靜靜地吐芳幽,紅紅的蓮花落瓣憂心忡仲。
可惜鱸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頭戴楚冠學著囚徒把數充。

注釋
淒清:指秋天到來後的那種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蕭索之意。清,一作“涼”。

賞析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淒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蒙而壯闊。詩中“淒清”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淒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頷聯寫仰觀。“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這兩句是說: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

創作背景

這首七言律詩是趙嘏客居長安時期所作。趙嘏曾於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舉進士不第,寓居長安。詩人獨在異鄉,見深秋淒涼景象,頓生懷鄉思歸之情,創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林靜.古代懷鄉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