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帥隆興,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馬監、趙卿、王漕餞別。司馬賦《水調歌頭》,席間次韻。時王公明樞密薨,坐客終夕為興門戶之歎,故前章及之。

我飲不須勸,正怕酒樽空。別離亦複何恨?此別恨匆匆。頭上貂蟬貴客,苑外麒麟高塚,人世竟誰雄?一笑出門去,千裏落花風。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餘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毫發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標簽: 離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飲酒不需要勸杯,反而擔心酒杯空了。分別相離也是可恨的事情,這次的分別是那麽的匆忙。酒席上美女貴賓雲集,花園外豪富高門墳塚,人世間誰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門而去,千裏外的風吹得花落。
孫權劉備這樣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閣下。我發出種種的感慨,這些交心於你知道。隻是感覺自己一生遊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風花雪月,便是一事無成。

身上的所有東西都是陛下賜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為能使君王明鑒。

創作背景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作於朱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辛棄疾三十九歲,在江西隆興安撫使任上。辛棄疾在僚友們為詞人餞別的宴席上,即席次韻寫成的。據詞序,稼軒淳熙四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調隆興(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撫使。僅三月,又詔命入京。

參考資料:
1、葉嘉瑩主編 .《辛棄疾詞新釋輯評》(上冊) :中國書店 ,2006-01 :第105頁-第109頁 .
鑒賞

根據詞序,可知此詞是為兩件事而發。一是頻繁的調任;二是朝廷內部的門戶之爭。而究其深致,詞所要表現的,實是宦跡不定、人事掣肘使詞人壯誌難酬的牢騷不平之情。

詞的上片從眼前餞別之情切入,點出別恨匆匆的遺人。但從其“正怕酒尊空”的心理活動來看,詞人心中積鬱的愁情,決不僅僅是離別僚友們的感情。這一起句,就有包藏萬有之力,為下文的進一步抒發各種人生憂思立好了地步。“頭上”三句,以旁觀者的洞達,對爭名爭利而興門戶私計的朝廷政要作出諷刺,言縱使生前為“貴客”,死後立“高累”,終不能稱雄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