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大庾嶺北驛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複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十月份的時候大雁就開始南飛,據說飛到大庾嶺,它們就全部折回。
我還未到達目的地,還要繼續前行,真不知什麽時候我才能再次歸來?
潮水退落了,江麵靜靜地泛著漣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氣濃重散不開。
來日我登上高山頂,向北遙望故鄉,應該能看到那山頭上初放的紅梅。

注釋
大庾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為五嶺之一。北驛:大庾嶺北麵的驛站。
陽月:陰曆十月。
殊:還。“我行”句意謂自己要去的貶謫之地還遠,所北自己還不能停下。
瘴:舊指南方濕熱氣候下山林間對人有害的毒氣。
望鄉處:遠望故鄉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嶺處。
隴頭梅:大庾嶺地處南方,其地氣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見梅,舊時紅白梅夾道,故有梅嶺之稱。隴頭:即為“嶺頭”。

賞析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在流放途中所見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則“雁過梅嶺”的奇妙傳說,再結合自己當前的處境,抒發了詩人對官場坎坷的慨歎和思念家鄉的感情。全詩情調低回婉轉,感情真摯動人,詩旨在寫“愁”,全篇卻未著“愁”字,情致淒婉,愁緒滿懷,以情布景,又以景襯情,使情景融合,傳情達意,因而情真意切,動人心弦。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開頭兩句寫詩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聯想到的事情。大庾嶺有十月北雁南歸至此,不再過嶺的傳說。詩人懷鄉的憂傷湧上心頭,悲切之音脫口而出。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宋之問被貶瀧州(今廣東羅定東南)途經大庾嶺北驛時所作。武後、中宗兩朝,宋之問頗得寵幸,睿宗執政後,他卻成了謫罪之人,被發配嶺南,在人生道路上從高峰跌入深穀,胸中不免充滿了憂傷和痛苦。當他到達大庾嶺時,眼望那蒼茫山色,想到一嶺之隔,咫尺天涯,頓時,他那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一起湧上心頭,於是寫了好幾首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28
2、張秉戍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