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標簽: 詠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玉華堂前麵,柳花被春風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柔美,緩急有度。一群群蜂兒蝶兒,團團翻飛,追隨著柳絮。風曾落於水中,隨波流去?怎會落於泥土中?
盡管柳絮隨風,忽聚忽分,柳樹依舊長條飄拂。休笑我,春絮兒無根無柢無依附。願借東風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藍的雲天!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

賞析

這是薛寶釵所作的一首柳絮詞,該詞被眾人推選為獨占鼇頭的作品。薛寶釵在敘述其創作意圖時說過:“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見,該詞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獨運,其根本原因,正在於道出了“人人筆下所無”的東西。

這首詞上片狀物,著力描寫風颺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狀。下片言誌,抒寫了柳絮的情誌:有離即有合,有散必有聚。這首詞表麵上寫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實際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寶釵青雲平步的誌向。全詞句句詠物,處處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

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臨江仙·柳絮》寫在了《紅樓夢》第七十回,柳絮詩會,是大觀園最後一次詩會。對四大家族來說,曆史時光的向前推移,和它衰敗命運的急轉直下是成正比的。賈府裏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了種種危機的征兆,“聲威赫赫”的賈府,已是江河日下,瀕臨崩潰。這首詞正是封建貴族階級沒落時期的生活在曹雪芹詩腦中反映的產物。

參考資料:
1、哈爾濱師範學院中文係“三結合”編寫小組.《紅樓夢》詩詞選評[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