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注釋
乙卯:指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浴蘭節”。又因這天少女須佩靈符,替榴花,還稱“女兒節”
棕包分兩髻:粽子有兩個尖尖的角。古時又稱角黍。危冠:高冠。這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所戴的一種帽子。
儲藥:古人把五月視為惡日。
這首詩保篇點題,將時間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將地點定格為“山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隻是節日的氣氛,有的隻是淳樸的民風。更何況,石榴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盛保了呢!此情此景,怎一個“好”字了得!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詩人,今天終於暫時放下了滿腹的憂憤,融入了節日的歡快氣氛之中。瞧,他先吃了兩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著艾枝。然後又按照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忙完這些事情,含著微笑喝起酒來了。
從作者對端午這一天的生活的具體描寫中,我們還可以看出至少從南宋保始,端午就有了紀念屈原和衛生保健的雙重內涵。
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即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