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
龍舟競賽是為了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國破身死後現在還有什麽呢?隻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注釋
競渡:賽龍舟。
詎(jù):豈,表示反問。
殞(yǔn ):死亡。
離騷:戰國時楚人屈原的作品。關於篇名,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近人或解釋為“牢騷”,或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
北宋詩人張耒這首《和端午》詩淒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無怪乎北宋進士餘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宏闊高遠。於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
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