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頻繁的征戰使壯士疲勞、士氣低落,中原之戰的失敗之勢再難挽回。
雖然江東子弟現在仍在,但他們是否還願意跟楚霸王卷土重來呢?

注釋
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
壯士:指項羽。
中原一敗:括項羽垓下之敗。
江東:指長江下遊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是項羽起兵之地。
肯:豈肯,怎願。卷土來:即卷土重來。指失敗之後,整頓以求再起。

參考資料:
1、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盧如山.絕句選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168-169
3、高克勤.王安石詩詞文選注:上海遠東出版社,2013:19-20
賞析

這首詩從政治家的冷靜分析入手,以楚漢戰爭發展的客觀形勢為依據,對項羽不可能卷土重來的結局進行理性判斷,顯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這首詩議論精警,獨具隻眼。

杜牧在他的《題烏江亭》中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意思是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如果項羽能夠再回江東重整旗鼓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卷土重來。而王安石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因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創作背景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題烏江亭》詩,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滿赴京途經烏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縣),針對杜牧的議論,寫了這首《烏江亭》。

參考資料:
1、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高克勤.王安石詩詞文選注:上海遠東出版社,201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