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蘭山寄張五 / 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試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這白雲繚繞的萬山峰嶺,心頭升起一種超脫塵俗的喜悅。
我試著登上高山遙望遠方,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
愁緒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邊林中樹木好似顆顆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什麽時候能載酒來這共飲,於重陽佳節對酌同醉。

注釋
蘭山:一作“萬山”。萬山,一名漢皋山,又稱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陽西北十裏。張五:一作“張子容”,兄弟排行不對,張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懷疑張五為張八之誤。
“北山”二句:晉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兩句由此變化而來。北山:指張五隱居的山。北:一作“此”。隱者:指張五。
相望:互相遙望。試:一作“始”。

賞析

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此詩圍繞清秋季節登高來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寫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隨雁飛滅”。因薄暮時思念之“愁”和清秋之“興”無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隻見“歸村人”,而不見友人蹤影,所以要相邀重陽節攜酒登高而醉。全詩用極洗練嚴謹的語言,描繪了登高所見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二句曆來膾炙人口。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二句從晉代陶弘景《答詔問山中何所有》詩脫化而來,點明”自怡悅“,為登高望遠的緣由之一。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兩句起,進入題意。“相望”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遠望,望而不見友人,但見北雁南飛。這是寫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見了,而又近黃昏時分,心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卻使人逸興勃發。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題中的“張五”指誰,曆來有爭議。一說指張諲。張諲曾隱居於襄陽東南三十裏的鹿門山。孟浩然園廬在峴山附近,北對萬山(一說蘭山),因登臨以望張五,並寫此詩寄意。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參考資料:
1、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