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鶴詠

[南北朝] 蕭道成 [简体]

八風儛遙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雲間誌,為君苑中禽。

標簽: 詠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迎著八麵來風張開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鳴叫飛州的鶴。
因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州九天,隻能成為帝王園囿中的玩物。

注釋
八風:八麵之風。《左傳》有“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之說。儛:通“舞”,這裏指飛舞。翮(hé):本義為羽毛的根部,這裏代稱鳥翅。
九野:九州地域。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清音:清亮的聲音。
摧:摧折。誌:意願,這裏指詩人的遠大抱負。
苑:園囿。禽:玩物。

創作背景

根據《南史·荀伯玉傳》記載:蕭道成鎮守淮陰,“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宋明帝深疑他有“四海之心”,便把他調進京城,擔任黃門郎,以便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蕭道成憂慮重重,如芒在背,看見平澤苑中養的一群鶴,感慨良深,便寫下了這首詩。

鑒賞

全詩四句,前後各為一個層次。第一層描寫失去自由之前的鶴,比喻詩人自己遠離朝廷羈絆之時的自由之身,當時縱橫沙場,東征西討,意氣昂揚,正好比那高天之上的雲鶴,搏擊八方來風,展翅翱翔。在茫茫九州之上,在朵朵彩雲之間,奮翮高飛,無拘無束盡情地發出舒心的鳴叫。對飛鶴戾天的描寫,正是含蓄地展現了詩人的鴻鵠之誌與曠世奇才,也反映了他希望掙脫朝廷束縛的強烈願望。

從本詩開頭兩句可以看出,詩人雖身為人臣,卻有包舉宇內、氣吞九州的帝王氣概。

第二層寫失去自由之後的鶴,比喻詩人自己受人節製,鬱鬱不樂。自由翱翔的雲鶴,一旦被捕入苑中,成為帝王苑囿中的玩賞之物,飛向雲天的誌向便被摧折而很難實現了。這正是詩人被召回朝廷之後當時處境的形象比喻,受製於人而不能一逞英雄之誌。通過前後兩層鮮明形象的對比,詩人因一時受限製而內心苦悶不平得到了生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