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酒醒

四弦才罷醉蠻奴,醽醁餘香在翠爐。
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樂曲剛停就醉倒了我這蠻奴,酃醁的餘香飄散在翠色酒爐。
半夜醒來照明的紅蠟快燃盡,蠟脂融淚變成一枝美麗珊瑚。

注釋
春夕:春天的夜晚。
四弦(xián):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稱。這裏代指音樂。罷:停止。蠻奴:詩人自稱。宋以前男女皆可稱“奴”。皮日休是複州竟陵人,竟陵春秋時楚地,中原地區稱楚為“荊蠻”,故詩人自稱“蠻奴”。
酃醁(línglù):又作“酃淥”,古代的一種美酒,也稱“酃酒”。

賞析

此詩從“四弦才罷”、蠻奴醉倒落筆,不正麵描寫宴會場麵,但宴會氣氛的熱烈,歌伎奏樂的和諧悅耳,朋友們舉杯痛飲的歡樂,詩人一醉方休的豪興,無不透過語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來,給人以想象酒宴盛況的餘地。這種側麵透露的寫法,比正麵直述既經濟而又含蓄有力。

“蠻奴”上著一“醉”字,煞是妙極:既刻畫了詩人暢飲至醉的情懷,又表明酒質實在醇美,具有一股誘人至醉的力量;這“醉”字還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蒙矓的環境、氣氛。當詩人一覺醒來,“翠爐”的酒氣仍然撲鼻,“餘香”誘人。這個細節,不僅寫出了酃醁質量高、香味曆時不散的特點,而且點出了詩人嗜酒的癖性。在古代,不得誌的正直之士,往往和酒結下不解之緣。這裏,詩人雖隻暗示自己嗜酒,但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愁。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皮日休中舉之後。當時唐朝已進入末期,社會政治腐敗,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可對於曆史的鑒戒,一般人的感覺已很遲鈍了,而皮日休以詩的形式來重提這一教訓。

參考資料:
1、鄧光禮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9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