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赤壁懷古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每經過一次赤壁磯就引發一次懷古心緒。想當年,周瑜意氣風發,一心吞並環宇。萬騎臨江,鼓聲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拚搏中,那些潛居江中的魚龍因為受到戰火的影響都變得怒不可遏。水麵上卷起了長長的火龍,在鼓角聲中,孫劉聯軍圍困住了曹操。現在又怎樣呢?
江上渡口,江邊小路,全是地形險要的戰略要地,是當年眾雄生死爭鬥的地方。今天我在此憑吊古跡,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勝過讀曆史書籍。

東風吹,光景移,已經改朝換代無數次了,曆史的往事隨江潮而i折。問道旁的楊柳年年為誰而春,為誰搖動金黃的枝條。

鑒賞

這首詞,風格豪邁,蒼勁有力,在自然樸素的描寫中,不時有濃重之筆與用力之筆出現,平淡之中見奇偉。清人紀昀十分欣賞這首詞,覺得它的豪壯之氣並不遜於蘇東坡。

上片開頭說“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與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相比,複古詞顯得起勢平淡,遠不如蘇詞的氣勢雄偉;但戴詞以樸素的敘述入題,倒也顯得自然輕快。蘇詞中的周瑜形象,著墨較多,形象較鮮明;複古詞寫周郎,僅寫他“氣吞區宇”的英雄氣概,別是一種寫法。對赤壁大戰場麵的描繪,蘇軾僅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句;複古詞則用濃墨重采,極力渲染氣氛,藝術地再現這一驚心動魂的大戰。

創作背景

《滿江紅·赤壁懷古》寫於1219年左右(宋寧宗嘉定十二年),作者這時正在鄂州、黃州一帶漫遊,黃城州外有赤壁礬,又名赤鼻礬,傳說是三國戰場,詞人過此,也難免不發思古之念,故寫了這篇赤壁懷古。

參考資料:
1、陳長喜主編.中國曆代詞曲賞讀 (下冊):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4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