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柳垂絲

[五代] 李珣 [简体]

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雲遮處。下長汀,臨深渡,驚起一行沙鷺。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楊柳低垂著細長如絲的枝條,樹上開滿了鮮花,楚江兩岸黃鶯啼嗚,春山籠罩在暮色中。劃起一葉輕舟,駛出深深的水浦,緩緩唱著漁歌悠悠去。
放下垂釣的絲線,斟滿一杯美酒,遙望白雲盡處的孤村。劃過長長的沙汀,停泊在淺淺的渡口,驚起了一行棲息的沙鷺。

注釋
漁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楚岸:楚江之岸。長江濡須口以上至西陵峽,古城楚江。
棹(zhào):動詞,猶言以棹劃舟。
垂綸(lún):釣絲。
醑(xǔ):美酒。李白《送別》:“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
汀:水中之洲。
沙鷺(lù):棲息在沙灘或沙洲上的鷺鷥(lù sī)。

賞析

上片前三句,用“柳垂絲”、“花滿樹”,描繪出開闊秀麗的背景,暮春天氣,楚江兩岸,垂柳輕拂,嫋娜多姿,一樹樹鮮花,姹紫豔紅,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鶯歌燕舞,生機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這為作者春遊渲染出歡快明朗的氣氛。

上片後三句,用“棹輕舟”、“出深浦”,寫詞人初遊,他乘坐一葉扁舟,輕輕蕩著船槳,悠閑自得地從一條小河上出發,剛剛漂入開闊的楚江之時,便聽到悠揚的歌聲,那歌聲起處,但見早出的打魚人,已經滿載著魚兒,穿梭似地往來於江上,各自回家,他們看著豐碩的收獲,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遊客。這裏有漁船、漁人、遊人、滔滔江水伴著高亢的漁歌,遝雜紛繁,熱鬧異常。

創作背景

公元925年前蜀滅亡後,詞人不仕後蜀,對前蜀懷有故國之思,便向往江湖。李珣從蜀中乘船沿長江東下,經巫峽,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帶過了一段時期的隱居生活,然後溯湘水而上,達廣州,後來他在嶺南生活了較長時期。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湖南、湖北一帶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北京大學中文係編.立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4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