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山名,四明山支脈最高峰,在今浙江奉化市溪口鎮西北。
歲癸巳:指元世祖至元三十年。春暮:晚春。
甬(yǒng)東:古地名,今浙江舟山島。
遊勝最諸山:遊覽之美好是眾山中最突出的。
北口堰(yàn):中間一字原缺;堰,攔水壩。
之:往。
橫絕:橫斷,橫跨。
覆以棟宇:在橋上蓋了亭子;棟宇,泛指房屋、亭閣一類的建築物。
“凡舟”三句:謂凡是船隻來往,看潮水漲落而上下的,一會兒就行駛幾十裏。“楫(jí),船槳,此指船。
“非其時”三句:意謂如果不在漲潮季節,則船隻來往靠人力來牽引,就既費力又緩慢。“時”,季節,指潮汛季節。 “挽(wǎn)”牽,拉。
薄:迫近。
岩壑(hè)深窈(yǎo):山穀幽深。
臨:從高處往下靠近。
若坐垂踵者:好像一個人放下腳坐著。“踵”,腳後跟。
益:更加。澀(sè):不通暢,指水淺,行船艱難。
曳(yè):拉,牽引。
負:背,背靠。
不類城府:意謂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署的和尚;“類”,類似。
越:過。信宿:連住兩夜。
畦(qí)、隴:園田間的長條土埂。
聯絡:連接。
牧豎(shù):牧童。征逐:追逐。
地所曆名:所經之處的地名。
輿夫:轎夫。樸野:質樸土氣。
不深解吳語:不很懂得吳地(今江蘇東部、浙江西部)方言。
或強然諾:有時勉強答應。
或不應所問:有時答非所問;“不應”,對不上。
率:大致、大抵。
次:接下去,接著。度:過。
相齧(niè):相接;“齧”,咬。
修:長。且:將近。跬(kuǐ):半步,實指一舉足的距離,等於今稱“一步”。
野人:指當地村民。捷甚;輕快得很。
溪口:地名,即今奉化縣溪口鎮。市:街市。
間(jiàn):間或,偶而。誦聲:讀書聲。廊廡(wǔ):堂前兩側的廂房。
殆:大概。《兔園冊》:即《兔園策》,唐代人(一說虞世南,一說杜嗣先)編纂的一部書,民間用作啟蒙課本。
陟(zhì):登,上。林麓:樹林覆蓋的山腳。
睨(nì):斜看。
不去:謂花粉不掉落。
是:指花粉香。
首:起頭。當道:正處在路上。
髹(xiū)書:用漆塗飾書寫。“髹”,把漆塗在器物上。
“山勢”三句:謂從山穀抬頭看去,天空狹窄得就像在陷阱中所見一樣。“奧”,深。
林際:樹林邊緣。
廓然:廣闊的樣子。
一瞬:一眨眼;這裏有一眼望去的意思。
不暇:沒有空閑。
覆:遮蓋。
竇:孔,這裏指泉眼。
汲(jī):由下往上取水。
值:正對。所入:所延伸的地方,前方。
“先朝”五句:據記載,南宋理宗夢遊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醒來後下令繪畫天下名山進閱,認為雪竇山就是他夢中所到之處,故親筆寫了“應夢名山”四字賜寺刻石。“先朝”,指宋朝。“昭陵”,古代宗廟或墓地的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始祖右方,稱“穆”。這裏“昭陵”是指南宋理宗陵。“絕境”,風景最佳的地方。“圖”,畫。“茲山”,此山。
徑達:直到。雪竇:寺名,唐末始建,初名瀑布觀音禪院,至宋真宗時,賜名雪竇資聖禪寺,是禪宗十刹之一。
因橋為亭:就著橋蓋了一座亭子。
徑餘十丈:直徑有十丈多。
“花時”二句:謂海棠花開時節,花影投在水邊,燦爛似錦“注”,投。“水涘(sì)”,水邊。“疑(nǐ)”,通“擬”,比擬。
繚曲:繚繞曲折。
主僧:主持寺廟的和尚,法號少野。
有詩聲:謂作詩有點名氣。
具觴(shāng)豆勞客:準備了酒菜招待客人。 “觴”,酒器。“豆”,盛菜器。“勞”,慰勞。
錢塘故舊:杭州的老朋友。
止餘宿:留我住一夜。
度(duó):揣度:估計。詰(jié)旦:第二天早晨。
不果留:沒有留宿。“不果”,事情沒有實行。
右偏:右側、右邊。
引手援樹:伸手攀樹。
練:白絹。
沾(zhān)醉:大醉,謂為風景陶醉。
清談玄辯:談論老莊學說的話語。
觸喉吻:指話到了嘴邊;吻,嘴唇。
無足與雲者:沒有夠得上共談的人。
坐:因。平生:一生,這輩子。
羨衍:延伸,擴展。
“山林”句:謂秧田雖在山林圍繞的高處,卻與平地沒有不同。
高複稱此:意謂從雪竇寺到山峰的高度同到山下村莊的距離相當,也有數百丈。“稱”,相當。
危石:高聳的岩石。突岩畔:突出在山崖邊。
環湊:合攏聚集在一起。
“周覽”六句:謂環視眾山,有的黑中透紅,有的山色青綠;像盆盂倒扣的,像古代禮帽的,像蛟龍跳起、野獸蹲坐的,不能一一描述。“紺(gàn)”,稍帶紅的黑色。“委弁(biàn)”,周代的禮帽,用絹做的叫委,用皮革做的叫弁,形狀像倒扣的杯子,前頭高而寬,後麵矮而尖。 “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 “踞”(jù)”,蹲坐。“殫(dān)”,盡。
晴嵐(lán):晴天山中的霧氣。
處子:處女。溢出眉宇:充滿表露於眉額之間。
陵登:指爬山。
勝:超過。
小雪竇:即白岩山。
四明洞天:在丹水山。白岩山、丹水山都屬於雪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