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從象征時光流逝的白日寫起。句式與曹植《贈徐幹》中“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相同,表現出光景西馳,白駒過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憂生感情。隻不過阮詩未寫“白日”匿於何處,曹詩落實是“西山”。一偏於形象、一偏於說理;一重在寫景起興,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塵露,天道邈悠悠”,聞人倓說“去此”指“去魏盛時”,謂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間轉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陽”、“白日”之謂,不僅象征時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權由顯赫繁盛趨於衰亡,一去不返,終歸寂滅的深層寓意。在這裏,詩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與曹魏國運式微的感歎交融在一起,雙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發,置於詩端而籠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統攝。
先是“人生若塵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強烈對比,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權都去若俯仰,何況區區一介寒士,不過如塵似露,傾刻消亡罷了。
下“齊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齊景公惜命,孔子傷逝的典故,極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韓詩外傳》曾記載齊景公遊牛山北望齊時說:“美哉國乎?鬱鬱泰山!使古而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此而何之?”言畢涕淚沾襟。《論語·子罕》則記載孔子對一去不返的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齊景公登牛山,見山川之美,感歎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對流水的惜逝中,詩人對個人命運和對國運的雙重憂慮,比先前的比喻和對比更深了一層。
如此袂忽的人世,詩人將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憂患,詩人又如何解脫?“去者餘不及,來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徹大悟語。末六句,詩人斷《楚辭·遠遊》、《莊子·漁父》兩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遠遊》“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聞赤鬆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句意,謂: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後世雖有聖者出,我不可待也。不如登太華山而與赤鬆子遊。赤鬆子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與仙人同遊而有出世之想,語出《史記·留侯世家》:“願棄人間事,從赤鬆子遊。”末二句隱括《漁父》句意,表明要擺脫“懷湯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詠懷·一日複一夕》)的險惡處境,籍以自保和解脫,隻有跟從赤鬆子,追隨漁父,即或仙或隱,遠離塵世之紛擾,庶幾可以避患遠禍,得逍遙之樂。——然而這不過是一時的幻想。仙則無據,隱亦不容,所以終究還是要跌回前麵所描寫的陰暗世界。
阮籍生當魏晉易代之際,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鬥爭日趨殘酷激烈。司馬氏為篡魏自代,大肆殺戮異己,朝野人人側目,亦人人自危,詩人也屢遭迫害。既要避禍全身,又要發泄內心的憂患與憤懣,因此,隻能以曲折隱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語言表達熾熱的感情;以荒誕的口吻表現嚴肅的主題。這首詩即運用神話、典故、比興和雙重寓意的寫法,致使其詩意晦澀遙深,雉以索解。鍾嶸《詩品》說阮籍《詠懷詩》“厥誌淵放,歸趣難求”。可謂詩界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