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鬥》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查閱課文中涉及的科學常識。也可布置學生課前作業: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之中有無變化?為什麽早晨太陽看起來大些,中午卻看起來小?為什麽早晨感覺涼些,中午熱些”等問題自己搜集資料。

2.本文雖行文簡潔,但古今字義不同仍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如在現代文中很少出現的“乎”這一語氣詞,在文中出現了三次。解決這一難點建議分三步。⑴學生在讀通課文後,根據注釋初步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對於學生不懂的,教師可稍作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⑵反複誦讀,理解故事的內容。⑶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這個故事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一下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些什麽。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對於文章結尾,孔子“不能決也”,應讓學生知道,許多自然現象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些普通的科學常識,但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是難以解開的謎,所以孔子“不能決”是可以理解的。可見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孔子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因此,教學時不要把兩小/笑話孔子作為主旨去理解。

4.學習文言文,反複誦讀是最主要的方法。學習本文仍應注重指導朗讀。朗讀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讀好句中的停頓。

孔子東遊,見/兩小//辯鬥,問其故。

一/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的語言、對話描寫是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重點。

第二自然段,兩小/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應該指導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度。

第三、四自然段兩小/根據各自的感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構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束,應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這樣才會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亟待解決的高潮。

第五自然段兩小/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問句式,這裏應明確兩小/的笑並無譏諷之意,應指導學生讀出活潑、輕鬆的語調,以表現小/的天真可愛。

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應注意範讀、領讀。在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5.課後擴展。建議安排一次語文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辯日》。活動前,教師提供活動構想: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遇到兩小/辯日,兩小/請少年裁決。活動中,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編表演,然後在班上交流。

原文《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鬥》

[先秦] 列禦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辯日 一作:辯鬥)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