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碑》全文選自《柳河東集》,碑文部分選自《古文觀止》第六卷,是作者為箕子廟寫的碑文。
作者在文章開篇鮮明地提出了品德高尚的人立身處世的三個要點,然後逐條用人物的行為來加以闡述:要蒙受苦難、堅守正道;把法典傳授給明君;將教化施及人民。即:道德高尚的偉大人物立身處世的三個標準:一、正蒙難:要蒙受苦難,堅守正道。二、法授聖:要把法典傳授給明君;三、化及民:將教化施及人民。殷商有仁人叫箕子,立身處世完全符合上述三個標準。
第二段,逐條用人物的行為來加以對照闡述。箕子所處的時代,殷商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武王滅商,他帶著商的祭器降周,周公滅武庚後,封微子啟於宋,保存了商宗族。而箕子勸諫無效,於是佯裝瘋癲,結果被囚禁起來。所以《易經》卦象說:“箕子之明夷。”“明入地中”,象征明臣在下,暗主在上,明臣不敢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就是“正蒙難”。箕子和比幹、微子並稱為“商末三仁”,但他采取的是他認為最可取的方式。
第三段,作者認為箕子在比幹已死,微子已去時,采取了裝瘋賣傻的隱忍方式,是一種明智之舉。如柳宗元在碑文的結尾說到箕子隱忍圖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對箕子的崇敬之情。文章高度讚頌了箕子既忠貞又富有智慧,忍辱負重,輔助聖王建立國家典章製度,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重大業績。結尾說到隱忍圖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對箕子的崇敬心情。
該文反映了作者當時的政治處境和心情概況。
- 參考資料:
- 1、柳宗元.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317-318
- 2、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部.古文觀止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12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