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二首》鑒賞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裏的感懷詩。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

“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一開始,就緊扣題目,單刀直入,點明離家與回鄉相距年歲之久、時間之遙,其中已蘊藏著很深的感慨。這感慨在同題第二首詩中即有明白的描寫:“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山河依舊,人事消磨,將自然的永恒與人生的多變作了鮮明的對照。這裏是明寫,在“少小離家老大回”中是隱含,表現手法不同,藝術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鄉音無改鬢毛衰”用的也是對比法,但不是自然與人生的對比,而是語言與鬢發的對比。語言習慣一經形成,雖經歲月磨礪也難以更改;美好青春難以永駐,童顏黑發轉眼即可衰頹。“鄉音無改”既是故鄉在詩人身上打下的永遠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詩人親近故鄉兒童的媒介,所以彌足珍貴;“鬢毛衰”本是離鄉數十年來宦遊奔波的必然結果,幸而葉落歸根,在白發飄蕭的垂暮之年,終於返回朝思暮想的故鄉,因而倍覺幸運。詩人這時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與激動參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麵。“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隻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穀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回路轉,別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於背麵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麵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麵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麵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此詩運用了三種對比:通過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的對比,以突出離開家鄉時間之長;通過鄉音難改與鬢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發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並且將這兩種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詩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藏著一片真摯深厚的感情。讀之如飲醇醪,入口很淡,而後勁無窮。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續篇。詩人到家以後,通過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歎息久客傷老之餘,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歎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於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人之不厭其煩重複這同一意思,無非是因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於數十年背井離鄉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順勢轉出有關人事的議論。“近來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觀,實則包含了許多深深觸動詩人感情的具體內容,“訪舊半為鬼”時發出的陣陣驚呼,因親朋沉淪而引出的種種嗟歎,無不包孕其中。唯其不勝枚舉,也就隻好籠而統之地一筆帶過了。

三四句筆墨蕩開,詩人的目光從人事變化轉到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上。鏡湖,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周圍三百餘裏。賀知章的故居即在鏡湖之旁。雖然闊別鏡湖已有數十個年頭,而在四圍春色中鏡湖的水波卻一如既往。詩人獨立鏡湖之旁,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觸自然湧上了他的心頭,於是又寫下了“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詩句。詩人以“不改”反襯“半消磨”,以“惟有”進一步發揮“半消磨”之意,強調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幾乎已經變化淨盡了。從直抒的一二句轉到寫景兼議論的三四句,仿佛閑閑道來,不著邊際,實則這是妙用反襯,正好從反麵加強了所要抒寫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襯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顯得愈益深沉了。

還需注意的是詩中的“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的詞語貫穿而下,使全詩籠罩在一種低回沉思、若不勝情的氣氛之中。與第一首相比較,如果說詩人初進家門見到兒童時也曾感到過一絲置身於親人之中的欣慰的話,那麽,到他聽了親朋介紹以後,獨立於波光粼粼的鏡湖之旁時,無疑已變得愈來愈感傷了。

陸遊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鄉偶書二首》之成功,歸根結底在於詩作展現的是一片化境。詩的感情自然、逼真,語言聲韻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樸實無華,毫不雕琢,讀者在不知不覺之中被引入了詩的意境。像這樣源於生活、發於心底的好詩,是十分難得的。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2-53頁 .

原文《回鄉偶書二首》

[唐代]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無改 一作:未改/難改)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