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遊原 / 登樂遊原》賞析

在此筆者認為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遊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鬱,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於是登上古原,即樂遊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登上幽州古台,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歎,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隱這次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夕陽”一句,向來被認為是詩人對繁盛的唐帝國即將衰落之感歎。大唐王朝繁盛一時,可如今就如同這夕陽般西下,好景不長。故而這句詩長久以來是這樣翻譯的:“夕陽無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經快要落下了。”李商隱身處的晚唐,總有一種極致奢華過後的頹廢感,故而此詩理解為李商隱對唐帝國的感歎。這種美好事物即將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個詩人身上,故而晚唐詩人的詩作比起盛唐總少了那種英姿勃發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頹喪、含蓄委曲。如同本詩,在帶入李商隱所處時代之後,本是平凡樸實的語言,卻帶著一種隱隱的失落感,畢竟那是中國甚至人類曆史上最繁盛的一個帝國,其衰敗之境怎麽可能不讓人傷心?

不過此詩亦有另外一種解讀的角度,在近年來已經得到很多學術界的認可:這種觀點認為“隻是”二字在這裏並不是轉折的意思,而是一種理性的解釋。故而後兩句應該翻譯為:夕陽無限的美好啊!因為已經接近了黃昏才能看到啊!筆者考證了許多關於此詩的資料,發現自明清開始,一直以來對後兩句的解釋都有不同的觀點。而且關於“隻是”二字的用法,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在晚唐時期都有“因為”的意思,比如李商隱本人的“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況且此詩為詩人遊玩時一時興起所做,未必能刻意將“夕陽”這一意象比作晚唐,隻不過是當時情於境合、自然而然罷了。而這種解釋自然讓全詩沒有了上種解釋的傷感,卻有了一種讚歎大自然之美景的壯懷之感。雖近黃昏,但是卻依然能感受到美,這種情感積極向上,與之前的解釋截然相反。

此詩不用典,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是李詩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難能可貴的。

參考資料:
1、陳永正.李商隱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28-229
2、周汝昌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61

原文《樂遊原 / 登樂遊原》

[唐代]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