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九首》鑒賞

這組詩寫於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近代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荊湘一帶就有“下裏”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裏”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

這組民歌體詩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愛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寫夔州一帶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的,語言明快淺近,清新流麗,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認為,這寫作品是詞作,這九首詞是一個詞文化的開端,用樸實的語言開始寫意中國的文化。

參考資料:
1、梁守中 .劉禹錫詩文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0年6月版 :第36-41頁 .

原文《竹枝詞九首》

[唐代] 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裏橋。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複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裏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