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曆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後,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麵。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他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係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複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淒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乃至疑後嗣之成立,極寫內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願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顯得哀婉動人。文章語意反複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優長,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千年絕調”(明代茅坤語)。《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麵哭,一麵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嚐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蘇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當然,這些說法未免帶有誇張的成分,但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的。
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時孤苦相依;後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於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生。
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遺孤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