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意來到邊城,聲聲號角哀鳴,平安烽火映照著高興亭。擊築高歌,站在高處把酒灑向國土,引起了收複關中的無限興致。
誰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層層的暮雲都推開?灞橋邊的如煙翠柳,曲江池畔的美麗樓台,應該在月下佇立,等待著我軍收複失地,勝利歸來。

注釋
秋波媚:詞牌名。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高興亭:亭名,在南鄭(今屬陝西)內城西北,正對當時在金占領區的長安南山。南鄭地處南宋抗金前線,當時陸遊在南鄭任上。
角聲:行軍打仗用的鼓角之聲。
烽火:古代邊防措施,於高峰處建台,鎮守士卒於敵炬,白晝舉煙,夜間置火,警視軍民作好防禦和迎敵準備。後又有每日處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此指報前線無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處指高興亭。
築:古代的一中弦樂器。
酹(lèi)酒:把酒灑在地上的祭祀儀式。
灞橋:在今陝西西安城東。唐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為唐代長安名勝。
曲江:池名,在今陝西西安東南。為唐代以來的遊覽勝地。
應:應該。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

參考資料:
1、陸遊 .陸遊經典作品選 .重慶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 :165 .

原文《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代] 陸遊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