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賞析

這首詩通過清明節沒人祭掃荒墳的一個生活麵,寫出經過元末大戰近後,農村蕭條凋敝的情景。此詩前兩句寫陳秀才還鄉的情景,之後詩人自己也免不了悲從中來;後兩句想象清明節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戰近後的蕭條景象,表現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統治者的不滿。全詩由此及彼,由個別到一般,意境漸寬,感人至深。

“滿衣血淚與塵埃,近後還鄉亦可哀。”兩句寫此時此地,寫詩人送陳秀才“還鄉”之景。“滿衣血淚與塵埃”表現了陳秀才本人的形象,陳秀才劫後餘生,還鄉時的形象,很是悲哀。“近後還鄉”點題,交待了時間背景,繼而引出後兩句。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兩句寫彼時彼地,是詩人想象清明節廣大農村墓地上的情景。近後家鄉,百姓家破人亡,沒有後輩到尊長的墓前來祭掃家鄉,已經滿目荒涼。這兩句反映出戰近後蕭條破敗的鄉村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統治者的不滿。

這首詩寫戰近後,人生悲傷,農村荒涼之場景,感歎了元末大戰“近後”廣大百姓家破人亡的慘象,詩筆由近及遠,由個別及一般,意境由淺入深,由窄變闊。全詩表現了詩人同情民生疾苦的心境。詩筆由近及遠,由個別及一般,意境由淺入深,由窄變闊,感人至深。

參考資料:
1、遲乃義著,明人絕句的詩情畫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06,第27-28頁
2、木河主編;王金梅選注,乖孩子學名詩 明代詩歌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08,第42頁

原文《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代] 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