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公孫醜說:“請問老師您長於哪一方麵呢?”
孟子說:“我能理解別人言辭中表現出來的情誌趨向,我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公孫醜說:“請問什麽叫做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的東西。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培養義,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願地去幫助它生長。不要像宋人一樣: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 於是到地裏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籲籲地回家, 對他家裏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裏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於死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隻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禾苗生長的人,就是拔禾苗的人,但這不僅僅是沒有好處的,而且還損傷了禾苗。”
公孫醜問:“怎樣才算理解別人言辭中表現出來的情誌趨向呢?”
孟子回答說:“偏頗的言論,知道它不全麵的地方;過激的言論,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邪曲的言論,知道它背離正道的地方;躲閃的言論,知道它理屈辭窮的地方。從心裏產生,必然會對政治造成危害,用於政治,必然會對國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聖人再世,也一定會同意我的話。”
注釋
浩然:盛大而流動的樣子。
慊:快,痛快。
告子:名不詳, 可能曾受教於墨子。
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
閔 :擔心,憂愁。
揠:撥。
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其人:指他家裏的人。
病:疲倦,勞累。
耘,除草。
詖辭:偏頗的言辭。
淫辭:誇張、過分的言辭。
遁辭: 躲閃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