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記》導讀

到杭州遊靈隱寺,用得上“熱鬧”二字。人流、香火、音響,加上火辣辣的太陽。到哪裏找一個涼快清爽的去處呢?那就出寺門往西行,去冷泉亭。

冷泉亭最可人的,是枕在一條潺潺流淌的清溪之上。亭雙層方形,黛瓦丹柱,由16根圓柱構成一個開敞、寬闊的空間。來到亭中,會立刻感到心如澡雪、通體舒服。清代文人江亢文有兩句詠亭的詩,大可玩味:“莫道炎威可炙手,雲林尚有冷泉亭。”  冷泉亭曆史悠久,它最早建於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正在杭州做太守。原亭早已不存,現在人們看到的亭是清代人仿原物格調重修的。原來的亭建在水塘中央,據白居易記載,它“山樹為蓋,岩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位置與環境想來比現在優佳得多。不過,人以文傳,物以文傳,今天遊杭州的人能領略冷泉亭,並且思通千載,想象當年清幽的人情風物,仍然要感念大詩人,他為後人留下了一篇極難得的文章《冷泉亭記》。  作此文時候,白居易已51歲。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他受朝廷詔命,來到杭州做刺史。他一心要為百姓造福,多做有實效的事,主持修築了白沙堤,至今西湖的白堤仍是對他精神與業績的紀念。這時期的白居易,雖然仍懷抱他一生堅持的“兼濟”之誌,可是經過多年曆練,精神傾向上已趨於冷靜,崇尚古賢“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的境界,能夠在對人對事上“寓熱於冷”。他認真地操持建冷泉亭,同時把自己的情思誌趣映射到實物上,這些都可以在他為冷泉亭所寫的文字上透露出來。

原文《冷泉亭記》

[唐代] 白居易

東南山水,餘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渟渟,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岩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於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於枕上。矧又潺湲潔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餘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叢山複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有相裏君造虛白亭,有韓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後作此亭。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