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燎沉香》賞析

周邦彥的詞以富豔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是清真詞中少數的例外。此詞作於神宗元豐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間,當時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處於人生上升階段。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引入故鄉歸夢,表達思鄉之情,意思比較單純。

上闋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簷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下闋再由眼前五月水麵清圓,風荷淩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段落極為分明。“燎沉香,消溽暑”兩句,點明季節。“沉香”是一種香料,“溽[rù]暑”指濕熱的夏天。這兩句說:點燃(燎)起沉香,來驅除夏天的濕熱之氣。作者在室內悶熱難忍,忽然聽到窗前簷頭的鳥語。“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兩句是說:一大早鳥雀就在屋簷下探頭探腦地唧唧喳喳叫個不停,原來昨夜下雨,快天亮時才停,鳥雀都在歡呼天放晴了呢。“呼睛”,歡呼天晴了。“侵曉”:天剛亮。“窺”,偷看。“窺簷語”,指鳥雀在屋簷下張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說話。簷雀的“呼晴”,把他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邊。呈現在麵前的是多麽清麗的景色啊!“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麵清圓,一一風荷舉。”,寫荷塘景色。大意是:清圓的荷葉,葉麵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一陣風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一樣,有時間性的景致。詞句煉一“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這樣,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一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後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闋久客思鄉伏了一筆。

下闋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關之思。“故鄉遙,何日去?”眼前的景色使作者思念起故鄉來了,而故鄉那麽遙遠,什麽時候才能回去呢?“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兩句說:我本是南方吳地人,卻長期在北方做官。“吳門”指蘇州,這裏用來代指南方。“長安”在這裏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久作長安旅”是說自己長期客居在京城做官。明明是作者長期客居,思念家鄉,可是他偏偏不說自己,而是從家鄉的朋友著筆,說“五月漁郎相憶否?”舊曆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詞人寫這首詞的季節。“漁郎”,這裏指從前跟作者一起釣魚或打魚的朋友,不知你們還想念我嗎?這裏還含有作者在想念這些朋友的意思,這個意思通過“相憶”的“相”字透露出來。作者怎麽想念呢?“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作者想念同這些朋友乘著小船,打著木槳(小楫),穿行在家鄉那長滿荷花的小河塘裏。“芙蓉”,即荷花。“浦”,指河塘。一個“夢”字點明這些隻不過是作者的夢影,這個“夢”字也含有不過是夢想罷了的意思。這就表明了他強烈的思鄉情緒和回不了故鄉的矛盾心理。

這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周濟所說:“上闋,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詞選》)而周邦彥的心胸,又當如陳世所說:“不必以詞勝,而詞自勝。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雲韶集》。足見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為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為其詞作之牢固基礎。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006-1007
2、徐中玉 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94-96

原文《蘇幕遮·燎沉香》

[宋代]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麵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