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裏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晨起動征鐸”,寫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點題“早行”。詩人在開首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麵:清晨起床,旅店裏外已經響起了叮當的車馬鈴聲。這一句話極為簡練概括。從“征鐸”聲我們可以聯想到,旅客們有的正在忙著套馬,有的正在駕車向外走,熱鬧非凡。
“客行悲故鄉”,這句雖然出自詩人之口,但代表了許多旅客的心聲。過去交通不便,身處他鄉人情淺薄,總之,當時人們安土重遷,怯於遠行。“悲”字,表明客人們離家漸遠、前途未卜的悲涼 心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兩句詩皆用名詞,代表了十種景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內容涵蓋 豐富,畫麵多重組合,可以形成各種景象。例如“雞聲”,“雞”和“聲”結合起來,詩人想起雄雞引頸啼鳴的形象。同樣,“茅店”、“人跡”、“板橋”也會使 人聯想到不同的畫麵。
古時旅客為保證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而本詩寫的是早行,那麽雞聲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區特征的景物。“雞聲茅店月”五個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裏,聽見雞鳴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準備趕路等很多內容,都繪聲繪色地表現了出來。同樣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雞報曉,夜 色朦朧時,詩人就起床出發,沒想到此時外麵已經到處都是人跡,自己已經不算早行了。這兩句將早行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形象生動,曆曆在目。
同樣,對於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於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幹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牆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裏歇腳,在山路上奔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裏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裏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裏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 參考資料:
- 1、霍鬆林.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21-1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