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蘭山寄張五》譯文及注釋

譯文
麵對北山嶺上白雲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
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
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什麽時候你能載酒到這裏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注釋
蘭山:一作“萬山”。萬山,一名漢皋山,又稱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陽西北十裏。張五:一作“張子容”,兄弟排行不對,張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懷疑張五為張八之誤。
“北山”二句:晉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兩句由此變化而來。北山:指張五隱居的山。北:一作“此”。隱者:指張五。
相望:互相遙望。試:一作“始”。
“心隨”句:又作“心飛逐鳥滅”、“心隨飛雁滅”、“心隨鳥飛滅”等。
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楚辭·天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
清秋:明淨爽朗的秋天。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一作“清境”。
歸村人:一作“村人歸”。
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頭:猶渡口。過河的地方。
“天邊”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楊仆射山齋獨坐》中有:“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這兩句似是據此變化而成。薺:薺菜。洲:又作“舟”。
何當:商量之辭,相當於”何妨“或”何如“。
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之極。九月九日故稱“重九”或“重陽”。魏晉後,習俗於此日登高遊宴。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23
2、鄧安生 孫佩君.孟浩然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67-69

原文《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代]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試一作始)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