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贈友人》賞析

陳情,猶陳訴衷情。友人,按此詩陳述:“卜居乃此地,共井為比鄰。”知此“友人”當為李白的近鄰。詩又雲:“多君騁逸藻,掩映當時人。舒文振頹波,秉德冠彝倫。”由而可見,李白所向陳情的這位友人,其當時在兗州一帶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名流或知名文士。想必開始兩人友情甚篤,過從甚密,然突遭變故,中途見棄,交道不終。感情的破裂,李白為此陳憂積恨,但一如既往,對友情堅忠不渝,並在詩中索性挑明此中曲折,坦率、誠摯地表白自己的初衷,希望言歸於好。詩又雲:“奈何成離居,相去複幾許?”由而揣知,李白作此詩後,旋即去往徂徠山之“竹溪”。

在具體表達上,詩人著意於感情的形象化與情感之具體刻畫。這主要體現在典故的運用上。季劄“掛劍”的故事,發生在吳王餘祭四年(公元前554年)春天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吳太伯世家》和劉向所著的《新序》當中,都對這次活動有所記錄。“鮑生薦夷吾”的故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詩人說管仲一舉為齊國之相,位置青雲之上,此全靠好友鮑叔牙所薦,且讚二人交道之高尚。李白用季劄掛劍和鮑叔牙薦管仲的典故是為了說明交友之道,亦以此向友人表明心跡。在這友道的標準的基礎上,詩人盛讚友人的道德文章,並描述了共井為鄰的生活情景。可惜友誼好景不長,中道見棄,因此詩人深感“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飄風吹雲霓,蔽目不得語”。即使如此,詩人仍然執著於友誼與友道,“所思采芳蘭,欲贈隔荊渚”。但事實上言歸於好已不可能了。思念至此,“沉憂心若醉,積恨淚如雨”,並發出“願假東壁輝,餘光照貧女”之歎,憂恨交積,語極悲愴。

參考資料:
1、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19-21

原文《陳情贈友人》

[唐代] 李白

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
觀風曆上國,暗許故人深。
歸來掛墳鬆,萬古知其心。
懦夫感達節,壯士激青衿。
鮑生薦夷吾,一舉置齊相。
斯人無良朋,豈有青雲望。
臨財不苟取,推分固辭讓。
後世稱其賢,英風邈難尚。
論交但若此,友道孰雲喪。
多君騁逸藻,掩映當時人。
舒文振頹波,秉德冠彝倫。
卜居乃此地,共井為比鄰。
清琴弄雲月,美酒娛冬春。
薄德中見捐,忽之如遺塵。
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
他人縱以疏,君意宜獨親。
奈向成離居,相去複幾許。
飄風吹雲霓,蔽目不得語。
投珠冀相報,按劍恐相距。
所思采芳蘭,欲贈隔荊渚。
沉憂心若醉,積恨淚如雨。
願假東壁輝,餘光照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