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花 / 悵詩》賞析二

詩人借尋春遲到,芳華已逝,花開花落、子滿枝頭,比喻少女青春已過,含蓄委婉地抒發機緣已誤、時不再來的悵恨之情。這首詩通篇采用比擬手法,以尋春比喻尋訪所愛之人,以花比喻女子,以綠葉成蔭、子滿枝頭比喻女子結婚生子,既形象生動,又不露痕跡,含蓄自然,耐人尋味。

全詩圍繞一“歎”字展開,情感婉曲。詩中處處表現作者的“感歎”:春歸太早、尋春去遲、狂風無情、落紅遍地都使詩人感到深深地惋惜。感歎春花的遭遇,其實也是表達詩人自己的無奈。同時“歎”字還有另一層涵義,它透露出詩人的自我安慰之情,雖然春已歸去,但他勸慰自己“不須惆悵”:看到落花的同時,還看到了枝頭的果實,這種理性的思維,加深了他“感歎”的深刻程度。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歎惋之情和自我勸慰之意。

首二句寫詩人的怨歎與失意,是因為自己的延遲,才沒有趕上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春天,想起了往日的春花滿園,詩人更是平添了幾多傷感。一個“遲”字表現出詩人為自己的遲到—自責。詩人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因為他來尋找往日的姑娘,是帶著美好的心願、滿懷希望—來,然—春已遲暮、女已嫁人,詩人的心頓時冷了下來。他一方麵自怨自艾、懊惱不已,另一方麵又並沒有放任自責的感情,—是勸慰自己——事已無可奈何、不必過分惆悵,表現出感情宣泄中的理性思維。

末二句寫春天的狂風過後,留下了遍地的春花,曾經的萬紫千紅變成了遍地的落蕊,詩人為之一悲——姹紫嫣紅的春天就這樣離他—去。詩人借春花凋零,來表現自己對心目中女子已經嫁人生子這一現實的失落之情。然—春去之後,紅花落盡,綠葉滿枝,在綠蔭叢中隱藏的還有累累果實。

“綠葉成陰子滿枝”這一句,詩人的情感又有一個轉折,雖然看到春花被狂風吹落了,但換一個角度,又看到了掩映在濃蔭下的果實。這是對詩人內心的一種無言安慰。

全詩突出特點是巧妙的運用比喻手法。“春花”其實就是詩人“心中女子”的化身,詩人用“春花”的豔麗比喻少女的美麗,用“春花”的凋零比喻少女的嫁人,用花落結子比喻女子結婚生子。詩人對“花”的感情,其實就是對“心中女子”的感情。這種比喻手法的運用,使全詩具有一種形象生動、委婉含蓄的特點。

與此詩同期還有另外一首詩《歎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比較兩首詩。可以看出:第一首詩寫得更加含蓄、婉致,—第二首詩寫得更加形象、暢達。就詩中意象—言,第二首詩較好,因為風擺花落的動感和形象是第一首詩所不具有的;—就詩人的感情—言,第一首詩又似較佳,因為詩中在表現怨恨與悵惘之情的同時,又表現了一種自我勸慰之意,因此這首詩的感情內涵更加豐富。

參考資料:
1、謝真元.唐詩三百首鑒賞 漢英對照: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年:659頁

原文《歎花 / 悵詩》

[唐代] 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