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思想感情

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曆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麽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裏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裏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裏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餘裏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治者無視曆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曆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王朝毀於一旦令人可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後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於言表。辭賦不同於論文,許多地方並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原文《阿房宮賦》

[唐代] 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東 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有不見者 一作:有不得見者)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