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作於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或756年(天寶十五年),封常清兵敗削官之後,詩人感到更加孤單,無所依靠,因而詩中多漂泊之意。
當時,安史之亂初起,天下為之騷動,邊塞也不得安寧。在此人心惶惶之際,久居塞外的詩人自然黯然神傷,更兼送友東歸,孑然自處,因此說“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詩人供職封常清幕府頗見任用,可是如今封常清兵敗洛陽,被削去官職,詩人不由有物傷其類、痛失知己之感,故曰“將軍初得罪,門客複何依”,覺得無所依傍,孤單伶仃。“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意即路途遙遠,信息難通,愁鬱之情無可排遣。“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兩句是詩人強自安慰之語,實則是心傷故人遠去後,自己將更加孤獨,思鄉之情將更加濃烈。全詩言辭凝滯,愁腸百結。讀來感人肺腑,令人滿目淒然。
- 參考資料:
- 1、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1-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