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吳國派公子劄訪問魯國,《左傳》對經過情形有詳細記載。當時的吳王餘祭是公子劄的二哥。吳國在公子劄的父親壽夢就位時(前585年)就已稱王。但中原諸國還是視吳國為蠻夷之邦,《春秋》記事稱之為“吳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實際上是貶稱。而《公羊傳》出於“諸夏”的民族偏見和地域偏見,甚至否認吳國“有君、有大夫”,對《春秋》記事用語理解為抬高了吳國的地位。
這篇文章是《春秋公羊傳》解釋《春秋》為什麽用“吳子”肯定吳國“有君”,用“聘”肯定吳國“有大夫”的。全文層層設問,步步深入,以事實說明公子劄的賢、仁、深明大義,正是他使吳國在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