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的事情,真如地覆天翻,此一時,彼一時也!季禮如此嚴肅正經、板著麵孔一律稱為“美好”的音樂、舞蹈,對今天的多數人來說,恐怕是不忍卒聽,不忍卒觀。同樣,要是季劄聽見今日的《同桌的你》一類的流行歌曲,看見迪斯科一類的舞蹈,真不知要氣死幾回!
畢竟,觀念之間有了天壤之別。
在季紮的時代,雖有民間小調、自娛自樂的歌舞,卻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宗廟和朝廷。平民百姓既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更沒有“懂得音樂的耳朵”、“懂得舞蹈的眼睛”去接受、欣賞、感受那些大樂大舞。他們是邊緣上的人,永遠無緣進入到、參與到達官貴人們的樂歌和樂舞之中去。也隻有達官貴人、君子公卿們才會像季劄那樣把音樂舞蹈看成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了不起的大事,才會那麽一本正經、恭敬嚴肅地加以對待。
其實這也不奇怪。在他們的心目中,音樂舞蹈是禮儀的一部分,是政治上的等級統治的輔助工具,作用就是維護等級製度和政治統治,如同奴仆必須為主子效力、服務一樣,因而作歌現舞、隻在宗廟和朝廷這兩種場所中進行。老百姓即使削尖了腦袋,也不可能進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