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濕雲不動溪橋冷》賞析

上片寫橋下月夜船上所觀美景。開頭兩句,以仰視描繪之筆,烘托詞人此時此地的一種壓抑心境。“濕雲不動”是指空間濕氣呈現飽和狀態,人感到胸悶,暗示著詞人的抑鬱心情。而“溪橋”又是清涼的,昭示著冷天的到來。“嫩寒”剛剛穿透東風留下身影。一個“透”字,突出了詞人生活處境的嚴峻。詞人把“濕雲”、“溪橋”、“嫩寒”、“東風”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視描繪之筆,烘托詞人此時此地由壓抑到恬淡的心境: “橋下水聲長”,寫聽覺;“一枝和月香”,寫嗅覺。由聽覺挪移到嗅覺,其間采用了跳躍和剪輯的手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便是河畔上、高樓旁的一棵梅花樹。“和”字一出,全盤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隻因花一枝揉和疊印在月兒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給人一種寧靜恬淡的感覺。上麵八種景物,構成四幅畫麵,聲、形、色、味俱全,宛如過電影一般。

下片寫河畔高樓與河下船裏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麵描寫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是“人憐花”還是花憐人,是“花比人”還是人比花,全在詞人的情感中:“舊”與“瘦”。這與“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兩句側麵描寫佳人的相思,實際也是東坡自己的情思:“莫憑小欄杆,夜深花正寒。”詞人運用李後主《浪淘沙·簾外雨潺潺》中的“獨自莫憑欄”和“羅衾不耐五更寒”詞句,不露痕跡,有點石成金之妙。

全詞運用正麵描寫與側麵描寫、比喻與通感的筆調,生動描繪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兩種相思,一樣情懷。隻說“人憐花似舊”,不說花憐人全新;隻說“夜深花正寒”,不說夜深人正寒。這種隱喻之筆,是詞人描寫佳人慣用的手法,值得借鑒。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2007年,第1316-1318頁

原文《菩薩蠻·濕雲不動溪橋冷》

[宋代] 蘇軾

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