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離恨》賞析

上片,寫歌女們在夜深人靜時的遭遇。第一、二句點明時間“月轉烏啼”,更暗示了此時是歌女們的淒涼酸楚的生活時刻。在一種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時刻,卻從“畫堂”裏傳來了離情別恨的音樂聲,可以窺見歌女們懷念家人的傷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進一層寫美人“愁悶”。不僅僅在於娛樂皇公貴族,而且還在於歌女顧不上去脫“羅衣”,早已被皇帝皇後脫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畫堂”,腐朽淫威的殿堂,哪能容得下纖弱“美人”。蘇軾憤然而訴:“畫堂”裏充滿了音樂傳遞的“離恨”和“愁悶”。

下片,特寫歌女們的淚斑與殘粉。第一、二句“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寫斑斑血淚變“清淚”,淚向肚裏流,這種“離恨”的表現。揮淚痛斷柔腸,痛向心裏藏,這種“愁悶”的心情。最後三句更進一層,突出兩個典型細節:一是不願旁人細問,二是背著燈暗暗地揩拭淚水,直至揩盡被皇公貴族們所侵染過的殘妝和脂粉。從清淚、柔腸、嗔人、偷搵、拭殘妝這些行為的表現,將被壓迫、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活脫脫地推向世人麵前,不得不為歌女感到同情和愛憐。

該詞的藝術貢獻,在於塑造了一位成功的“淚美人”形象,並為婉約詞提供一種經過“雅化”的新風貌。蘇軾寫歌女不同於其他詞家,重在寫“神”和內心的“涼”,具有超脫塵俗、高潔晶瑩的美感,是尋常的“宮體詞”不能比的。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曆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77-79

原文《點絳唇·離恨》

[宋代] 蘇軾

月轉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美人愁悶。不管羅衣褪。
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嗔人問。背燈偷揾,拭盡殘妝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