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丹丘歌》賞析

道教的神話常常會激超詩人的豐富想象,仿佛道士們過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擺脫人世間的種種限製,享受神仙的超脫和自由,以滿足他們向往自由的心理和願望。這首詩的基本內容就是這樣。

“元丹丘,愛神仙。”正因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術,所以他才長期在嵩山修煉。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學道的誇張描寫:“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常周旋。”詩中把元丹丘長期在嵩山的活動浪漫化,誇張地說成是一天之內的活動,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飛騰之術。早上,他還在清清的潁川邊飲水,晚上就出現在紫煙繚繞的嵩山峰頂,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絕頂燦列處都有元丹丘的蹤跡。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嶽之一的中嶽。唐時這裏是道教最盛的地方。著名的道教勝地嵩陽觀和中嶽廟就在這裏。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峰,共計七十二峰。大概在唐時嵩山有名字的隻有三十六峰,後來愈來愈多,但三十六峰也隻是一個約數,言其多而已。

下麵詩中著重寫元丹丘的神通:“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以上詩句意即腳踏星虹,身騎飛龍,速度之快,星馳電閃,隻覺得兩耳生風。可以橫跨江河,飛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遊,一直通向神話中的天國。這與屈原《離騷》中的乘飛龍遨遊天國是同一寓意,即借飛升以向往自由,借遊仙以寄托理想。

詩的最後一句說。“我知爾遊心無窮。”《文苑英華》“遊心”作“心遊”,意思就更為明顯。原來“躡星虹”、“乘飛龍”,“橫河跨海”的無窮之遊,都隻是“心遊”而已。這一切都是詩人想象中的產物。並非真實。原來隻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遙之遊。這與莊子“遊心”(《莊子·則陽》:“知遊心於無窮。”)的精神遨遊是完全一致的。

此詩讚揚元丹丘愛神仙。“愛神仙”是全詩之眼。詩中故意把元丹丘寫成一個能騎龍升天、橫河跨海的神仙,表達了詩人對老友的美好祝願,也是對老友的戲謔。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樣的自由快活,當然這也是李白自己的願望。詩是歌謠體,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詩句更加活潑,富有變化。詩的前半首和後半首結構重疊,有一種長短相間,循環複遝的音樂美。後半首的首句與前半首的來句還用頂針格的修辭手法,使前後段自然銜接,天衣無縫。此詩有語言明白如話,自然天成的民歌風味,讀起來朗朗上口。由此可見,李白在學民歌方麵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詩就是他學習民歌的優秀結晶。

參考資料:
1、葛景春.李白思想藝術探驪.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60-262

原文《元丹丘歌》

[唐代] 李白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
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
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
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遊心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