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拓展

《核舟記》
蘇東坡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逸懷浩氣、舉首高歌,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為我們開拓了一個新的世界。他借用懷古抒情,以曠達之心關注曆史和人生,文辭高妙精絕,生動感人,因此《念奴嬌·赤壁懷古》不但成為後世廣為誦讀的文學名篇,而且也成為各類藝術廣為表現的內容,湧現了許多藝術精品,《核舟記》就是這樣一篇反映“蘇軾遊赤壁懷古抒情”藝術珍品的著名文章。《核舟記》是由明代作家魏學洢所作,由同時代學者張潮編選到《虞初新誌》。《核舟記》生動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絕倫的微雕工藝品(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與黃庭堅、佛印泛舟遊赤壁的情景。小核舟隻有兩個黃米粒那麽高,船艙、小窗、欄杆如真的一般。總計一條船,刻了五個人,八扇窗戶;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文字共計三十四字。可是計算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文章語言平實、洗練,生動的表現了曆史上蘇東坡攜好友泛舟遊赤壁,麵對“大江東去”,“ 遙想公瑾當年”,吟誦“赤壁懷古”那段著名的文學故事。本文使用從兩頭到中間,從正麵到背麵的空間順序,介紹了“核舟”的構件、雕刻和精湛,熱情讚揚了中國古代的民間工藝匠人的雕刻藝術和才能.表現了作者對明代藝人王毅精湛工藝的讚美。《核舟記》也從另一個側麵通過精妙的微雕工藝品,向人們直觀展現了“赤壁懷古”所營造的“江山如畫”那優美意境。然而,由於時代較久遠,王毅的《東坡遊赤壁》核舟沒有實物傳世。

在後來的核舟作品中,《東坡夜遊赤壁》曆來是雕刻工藝家們常用的題材。至清代,廣東的宮廷工藝家陳祖章在學習、借鑒前人的基礎上,創作《東坡夜遊赤壁》核舟,並在技藝、內涵上都有所發展,人物除蘇東坡外,有客人、客婦、艄公、書童等7人,個個刻畫精致,人物神態自然、寧靜、超逸。陳祖章的核舟有一件傳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成為鎮館之寶。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國寶大觀》上是這樣介紹的:“此舟呈稍深的橘紅色,高1.6厘米,長3.4厘米。舟上設備齊全,艙中備有桌椅,並擺著杯盤菜肴,小窗鏤空,可開可閉。舟上八人,異彩紛呈,為蘇東坡泛舟夜遊赤壁故事。舟底鐫刻著細字《念奴嬌·赤壁懷古》全文,下有“幹隆丁巳五月臣陳祖掌”款。

另一讀本
除上述《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外,有另一讀法,即:“亂石崩雲,驚濤裂岸”。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組動詞,使整個畫麵充滿了動感和力度感,極富衝擊力;而“亂石崩雲,驚濤裂岸”的“崩”和“裂”,則強調了這種力量所帶來的效果:亂石直插雲霄,使雲霞崩開了;驚濤怒卷江岸,使土石裂碎了,這些明顯帶有誇張想象的成分。好壞就看讀者個人的喜好了。

“檣櫓”和“強虜”,前者字麵意義為“舟楫船槳”,後者為“強勁的敵人”。在前一句中,詞作者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即不直接說出某物,而以與之密切相關的事物來替代的修辭手法。用“檣櫓”指代使用“檣櫓”的強勁的敵人。

原文《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間;尊 通: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