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馬的詩,自從杜甫寫了《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等名作後,數百年間,幾成絕響,到了蘇軾,才繼武杜甫,作了此詩及《韓幹馬十四匹》等優秀作品。
蘇軾這首古風,題的是《牧馬圖》,起首便擒題,從韓幹所處的時代及地點寫起,說見了這幅圖,仿佛見到了關中南山下、汧渭二水間開元、天寶年間養馬的盛況。詩沒有直接從圖入手,故意示以迂回,便給人以突如其來的感覺。詞句又有意長短參差,中間以排比,跳蕩突兀。清方東樹感歎說“如生龍活虎”,紀昀對這句式也很讚賞,說:“若第二句去一‘之’字作一句,神味便減。”古人論詩,認為貴在工於發端,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說:“起手貴突兀。”並舉王維“風勁角弓鳴”,杜甫“莽莽萬重山”、“帶甲滿天地”,岑參“送客飛鳥外”等篇,認為“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蘇軾這首詩的開端也是如此,明明是題畫,卻對畫不著一字,旁出奇兵,令人瞠目,為下吟詠鋪設了廣闊的餘地。
由時間、地點,詩接著詠馬,仍不寫畫而述實事。詩寫道,唐玄宗時,設置八坊,養有四十萬匹馬,各種毛色的馬都很齊全,而皇帝禦廄中的馬,氣概更是不凡。從“八坊分屯”句至“往來蹙踏”句十二句,詩用絢麗的詞藻,鋪排馬的神態毛色,使人應接不暇。在形容時又各有側重,二句寫顏色,二句寫神態,二句寫牧馬人應題;餘下數句,又旁及宮廷盛況,帶寫到馬,才思橫溢,噴薄而出。在句格上富有變化,寫毛色的句子,《禦選唐宋詩醇》指出是本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詩“鴉鴟雕鷹雉鵠”句,清王士禛又提出是學《急就篇》句法,“由其氣大,故不見其累重之跡”。這首詩全篇學杜甫,插入這兩句學韓愈的詩,便在雄渾肆蕩中帶有了奇崛生新、硬語盤空之態。
詩寫到這裏,已經神旺氣足,把唐玄宗時有關養馬的事作了詳盡的介紹,以下才開始入題,但仍用“眾工舐筆和朱鉛”作襯,引入繪畫;接句寫到了韓幹,但前四字“先生曹霸”還是襯,真正入題隻有“弟子韓”三字而已。能在大段描寫後入題,已打破了題畫詩的常規;入題後仍長不急於著題,更屬不易。出人意料的是,詩在匆匆輕點題後,忽長又遠蕩開去,轉寫畫馬之難。詩說天子馬廄中的馬肥而多肉,不易表現骨相,韓幹卻能“肉中畫骨”,更見工力。同時,又用廄馬裝飾華美、加鞍著轡、烙上火印,失卻馬的神韻作反襯,正式讚歎韓幹所畫“近自長”,筆力奇橫。詩中真正花在寫畫上的隻有這幾句,因為襯跌得很足,所以表現得十分飽滿,回觀前麵大段描寫,又似乎句句寫的是畫麵。因此,下文便立即進入收煞。收煞時,詩仍不肯平平,又別出一意,說畫中馬的神駿,應當與天馬相並共提。這樣一結,陡起波瀾,被紀昀讚為:“到末又拖一意,變化不測。”詩的結句,又是蘇軾借馬陳述胸中的抱負,抒發不平。“不合作詩雲‘王良挾矢飛上天,何必俯首求短轅’,意以騏驥自比,譏諷執政大臣無能盡我之才,如王良之能馭者,何必折節幹求進用也”(《烏台詩案》)。這意思,也與蘇軾在同年所作《韓幹馬十四匹》詩的結句“世無伯樂亦無韓,此詩此畫誰當看”相同。
蘇詩多奇句奇篇,這首詩尤為突出。詩是題畫,但全詩真正涉及畫的隻有數句,所以紀昀說:“章法奇絕。”這批語正點出了蘇詩恣肆不常的本色。
- 參考資料:
-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複旦大學出版社,2007:92-93
- 2、馬亮.蘇軾作品鑒賞: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85-87
- 3、孔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