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作為將領的原則,應當首先修養心性。必須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麵不改色,麋鹿在身邊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後才能夠控製利害因素,才可以對付敵人。
軍事崇尚正義。如果不合乎正義,即使有利可圖也不要行動。並非一動就有危害,而是因為後來將有不能應付的事情發生。隻有正義能夠激憤士氣,用正義激憤士氣,就可以投入一切戰鬥。
作戰的措施大致是:當戰爭尚未發生的時候,要積蓄財力;當戰爭即將發生的時候,要培養戰鬥力;當戰爭已經打起來的時候,要培養士氣;當戰爭已經取得勝利的時候,就要修養心性。小心謹慎地設置報警的烽火,嚴格認真地在邊境巡邏放哨,使農民無所顧忌,安心耕種,這就是積蓄財力的做法。用豐盛的酒食等物慰勞戰士,讓他們悠閑自在,養精蓄銳,這就是培養戰鬥力的做法。取得小的勝利,要使戰士感到更加緊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讓戰士得到更大的激勵,這就是培養士氣的做法。使用戰士要注意不讓他們完全實現自己的欲望,這就是修養心性的做法。所以戰士們常常積蓄著怒氣,心中懷有欲望卻不能完全實現。怒氣沒有消除幹淨就有餘勇可賈,欲望沒有完全實現就將繼續追求,所以即使吞並了天下,戰士也不厭惡打仗。這就是黃帝的軍隊經曆了七十次戰鬥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養心性,戰士們打了一次勝仗後就不能繼續作戰了。
將領要聰明而嚴厲,戰士要愚昧。聰明就不可預測,嚴厲就不可冒犯,所以戰士們都把自身完全交出來聽從命令,怎麽能不愚昧呢?惟其戰士愚昧,然後才能跟他們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動軍隊,要了解敵方的君主,了解敵方的將領,然後才能夠在危險的地方出兵。魏將鄧艾率兵伐蜀漢,從陰平小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裏,用繩子拴著士兵從山上墜下深穀,如果不是蜀漢後主劉禪昏庸無能,那麽百萬大軍也可以坐而捆綁擒獲。鄧艾本來就對劉禪輕慢,所以才出兵於危險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將,能用大軍去試探敵人的強弱、虛實,同時也用敵人的反應來衡量自己,這樣就可以決定行動方針了。
作為主將的原則是:明白道理然後可以出兵,了解形勢然後可以增兵,懂得節製然後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會屈服,了解形勢就不會喪氣,懂得節製就不會困窘。見了小利益不輕舉妄動,遇上小禍難不回避。小利益、小禍難不值得辱沒我的本領,然後才能夠應付大利益、大禍難。隻有善於蓄養本領又愛惜自己軍隊的人,才無敵於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禦百勇,一靜可以控製百動。
軍隊自有長處和短處,無論敵我都如此。請問:我方的長處,我拿出來運用,敵人卻不與我較量;我方的短處,我隱蔽起來,敵人卻竭力與我對抗,怎麽辦呢?回答道:我方的短處,我故意顯露出來,使敵人心生疑慮而退卻;我方的長處,我暗中隱蔽起來,使敵人輕慢而陷人圈套。這就是靈活運用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的方法。
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戰士們沒有什麽顧忌但有所依靠。戰士們沒有什麽顧忌,就知道犧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於一定失敗。手握一尺長的鞭子,麵對著猛虎,敢於奮力呐喊而揮鞭打擊;空著手遇上了蜥蜴,也會嚇得麵容變色連連後退,這是人之常情。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帶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著劍,那大力士烏獲也不敢逼近;要是頭戴著盔,身穿鎧甲,靠著武器而睡覺,那小童也敢彎弓射殺了。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種條件來鞏固自己;能夠利用各種條件來鞏固自己,那就威力無窮了。
注釋
治心:指鍛煉培養軍事上的膽略、意誌和吃苦的精神等。
麋:麋鹿,鹿類的一種。
左:附近。
瞬:眨眼。
製:掌握
上:通“尚”,崇尚。
怒:激發
烽燧:即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白天放煙叫“烽”,夜間燃火叫“燧”。
斥堠:古代用來瞭望敵情的土堡,這裏指放哨、瞭望。
犒:犒賞,舊指用酒食或財物慰勞將士。
優遊:閑暇自得的樣子。
挫:挫折,這裏指打了敗仗。
厲:激勵。並天下:兼並天下。
黃帝:傳說中我國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傳曾在戰爭中多次取勝,打敗了炎帝、蚩尤,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
殆:通“怠”,懈怠。
智:有智慧。
嚴:有威嚴。
欲:應該。
委:委屈。
鄧艾縋兵於蜀中:鄧艾,三國時魏國的將領,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他率兵從一條艱險的山路進攻蜀漢,山高穀深,士兵都用繩子係著放下山去,鄧艾自己也用氈布裹著身體,滑下山去。縋,係在繩子上放下去。
劉禪:三國時蜀後主,小名阿鬥,劉備之子,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
侮:輕視、輕侮。
嚐:試探,檢驗。
節:節製。
沮:沮喪。
辱:玷汙。
技:本領。
支:經得起,對付得了。
校:較量。
角:角鬥。
抗:高,引申為突出地。
暴:顯露。卻:退。
狎:輕忽。
墮:落。
蜥蜴:一種爬行動物,形似壁虎,俗稱“四腳蛇”。
袒裼:脫衣露體。
烏獲:戰國時秦國的大力士,相傳能力舉千鈞。
冠胄衣甲:戴著頭盔,穿著鎧甲。胄,盔。冠、衣,都用作動詞。
據兵:靠著兵器。
以形固:指利用各種有利形勢來鞏固自己。以,憑借,利用。形,各種有利的形式和條件。固,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