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振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貴鄉(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唐朝名將、宰相。開元元年(713年),郭元振再次拜相,並輔助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兼任禦史大夫,進封代國公。不久,唐玄宗驪山講武,郭元振因軍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後在赴任饒州司馬途中,抑鬱病逝。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673年(鹹亨四年),年僅十八歲的郭元振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通泉縣(今四川射洪)縣尉。在任內,郭元振常做些違法之事,甚至鑄造私錢、掠賣人口,百姓對他非常厭惡並深以為苦。

後來,武則天得知此事,將郭元振召入京城,準備將他治罪,卻在與他交談之後,發現他才華橫溢,便索要他的文章。郭元振便把自己所作的《寶劍篇》呈上,武則天大加讚賞,讓學士李嶠等人進行傳閱,並任命他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後又進封奉宸監丞。

離間吐蕃

軼事典故

郭元振十六歲時在太學讀書,家中給他送來四十萬錢。這時,有一個穿著喪服的人到他門前請求救濟,並稱:“我祖宗五代都沒有安葬,希望您能接濟我,讓我能夠辦理喪事。”郭元振聽後,也不問他姓名,就把家中寄來的錢全部給了他,沒有絲毫吝惜之色。

評價

郭元振守邊多年,無顯赫武功,以建設、安撫見長,故能“克致隆平”,“安遠定邊”。他“武緯文經”,以誠信對待邊疆少數民族,因而深得他們的愛戴,能化幹戈為玉帛,不戰而屈突厥、吐蕃之兵,這就是所謂的“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了。此等邊將,對於保持邊疆穩定、維護國家統一,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