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複生,號壯飛,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誌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隻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製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製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學》、《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譚嗣同出生於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其父譚繼洵時任湖北巡撫。

1870年(同治九年),譚嗣同五歲,時得重病,昏死三日,竟又奇跡般複活,故名“複生”。

1875年(光緒元年),譚嗣同10歲時,拜瀏陽著名學者歐陽中鵠為師。在歐陽中鵠的影響下,他對王夫之的思想發生了興趣,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他讀書務求廣博,好講經世濟民的學問,文章寫得很有才華。他對傳統的時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課本上寫下“豈有此理”幾個字。他仰慕那些鋤強濟弱的草莽英雄,曾和當時北京的一個“義俠”大刀王五結交,二人成為生死不渝的摯友。

主要成就

參與變法
譚嗣同一生致力於維新變法,主張中國要強盛,隻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製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製等變法維新的主張,是維新派中的最激進者。

早年在湖南舉辦新政,利用時務學堂培養了大量的維新誌士;後來參與領導了發生在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的戊戌變法,期間他力輔光緒皇帝推行變法,整頓官製,革除弊政,最後懷著“願以頸血刷汙政”的決心為變法而犧牲,傳播了資產階級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義舊文化、舊思想。

軼事典故

劍膽琴心
與長沙時務學堂教習合影 在瀏陽乃至中國的曆史上,維新誌士譚嗣同都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偉丈夫,他為戊戌變法慷慨赴義的壯舉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譚嗣同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劍膽琴心”的雅號。 在才常路的“譚烈士專祠”裏,曾經有一幅譚嗣同攝於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歲,外穿月白色長衫,內著玄色武士裝,左手叉腰,右手持劍,濃眉俊目,閃閃似電,有一種立如山嶽、傲視死神的凜然正氣。

譚嗣同短暫的一生中,兩劍三琴陪伴他度過了不少蒼茫歲月。

評價

千古罕見真貴族
再過數百年,人們也很難想象,我中華居然出過這樣的人類驕子。


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1840年、1856年兩次鴉片戰爭完敗於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滾尿流,“安知蕞爾微三島,竟敢橫行大九州”!內憂外患,國仇家恨,求變之切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幹綱獨斷,發動政變,仁人誌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頭;天地同悲,萬馬齊喑;禮儀之邦,原是人間地獄!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