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1] —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初封殷王,領冀州大都督。他一生兩度登基,二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讓位於母後武則天,被封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禪位於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歲,廟號唐睿宗,諡號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葬於橋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李旦是唐高宗與武則天所生第四子,初名李輪(李旭輪),出生不久便被封為殷王,遙領冀州大都督、單於大都護、右金吾衛大將軍。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父親唐高宗的寵愛。

李輪成年後,謙恭好學,精通書法,對文字訓詁方麵的學問很有研究。他擔任右衛大將軍、洛州牧,曆封豫王、冀王、相王。

永淳二年(683年),李輪改名為李旦,被再次封為豫王。

傀儡皇帝
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皇帝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為皇帝,並臨朝稱製,裁決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義改年號為文明,冊封正妃劉氏為皇後、長子李成器為皇太子。而後,李旦便被軟禁在皇宮中,不得預聞政事,開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但不能隨意出入宮廷,甚至在皇宮中也不能自由行動。當時,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發對武則天。宰相裴炎趁機請武則天還政於李旦,結果被武則天以謀反罪名斬首。

軼事典故

屢受猜忌
李旦於武氏當政期間,一直是李唐的政治旗幟,因此在中宗年間備受中宗及韋氏一黨的猜忌。

景龍政變時,太子李重俊事敗被殺。安樂公主與宰相宗楚客趁機陷害李旦與太平公主,誣稱二人與李重俊同謀。禦史中丞蕭至忠負責調查,哭諫道:“陛下富有四海,卻容不下一弟一妹,而讓人羅織罪名加以殘害嗎?相王昔為皇嗣,在則天皇後麵前數日不食,請求將天下讓於陛下,其德行天下皆知,陛下怎能懷疑於他。”唐中宗隻得作罷。

評價

史書中說他“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應該不是虛譽。著名的景雲銅鍾(今藏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銘文,武則天的母親楊氏順陵(位於今陝西鹹陽)的墓碑,都出自睿宗的手筆。

睿宗一出生就擁有了親王爵位,爾後又兩次做皇帝,這樣的經曆隻有他的同胞皇兄唐中宗皇帝可與之相比。但是,作為李唐皇室的成員,像他那樣還做過皇嗣(候補性質的皇位繼承人),又曾經被建議做皇太弟,而且還做過太上皇的,卻沒有第二位了。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