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

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李璵,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756年—762年在位。初封忠王。公元738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李亨。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先後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複長安、洛陽兩京。在位7年,762年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終年51歲。唐肅宗死後,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張皇後等,擁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將肅宗葬於建陵(今陝西省禮泉縣)。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唐肅宗李亨,原名李璵,初封忠王。睿宗景雲二年(711)九月三日,肅宗李亨出生在東宮之別殿,初名嗣升。

其生母楊氏出身於弘農楊氏(今屬陝西),為關隴地區的名門望族。楊氏曾祖父楊士達在隋代任門下省納言(宰相),武則天的生母就是楊士達的女兒。父楊知慶以祖蔭為官。
景雲元年(710)八月與楊氏成婚前幾天,李隆基剛被冊立為太子。不久,楊氏懷孕,生兒育女本來是人之常情,天之大倫。

軼事典故

政治滄桑
有一次,李亨入宮覲見,玄宗在他行禮時,發現這位尚未到中年的兒子,頭發已有幾分脫落,間或有幾絲的花白,有些進入暮年的感覺。久曆政治風雨的玄宗也不免心生幾絲惻隱,他對發生的事情很清楚,不少的內情他還是了解得到。高力士不時地在他問詢時傳遞一些朝廷上的真實情形,還經常讚譽太子亨的仁孝與謹慎,說太子很識大體。

玄宗也感到,太子在遭受衝擊時,很能忍辱負重,他在上表中從沒有向皇帝尋求保護,而是按自己的方式來應付。玄宗心中有幾絲的安慰,因為他覺得太子可以托付大事。不過,正是太子這種表現,又讓他心中有了幾分的苦澀與躊躇。

評價

肅宗一生頗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險遭不測;幼年、少年時代,又耳聞目睹了皇宮內院的紛爭與傾軋;成年之後,他眼見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向衰落。安史之亂的混亂政局,給他個人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兩個鮮明的主題: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組織平叛,收複兩京、消滅叛軍;二是“南奉聖皇”,也就是處理先在成都後來迎歸的太上皇玄宗的關係。他最後壯誌難酬,平叛沒有取得最終勝利。

總的來說,肅宗是位亂世天子,他繼承了天寶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時嚐試解決天寶以來政治、經濟體製運作中的各種弊端,並為身後的帝國打下了一定基礎。當然,由於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無法對後宮、宦官勢力的膨脹進行限製,反倒給安史之亂後的重建留下了難消的隱患,這是肅宗個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國的悲哀。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