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岩、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山東省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祖籍江蘇徐州豐縣。幹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勳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之風。劉墉是幹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工書,尤長小楷,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京。諡文清。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劉墉,祖籍安徽碭山,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於山東諸城,家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其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曾擔任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則是幹隆朝的一代名臣。劉墉成長在名門相府,家族成員世代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初入仕途
幹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因為父親關係, 劉墉 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不久又升遷為侍講,成為其步入仕途的起點。

幹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因為辦理軍務失宜被下獄,劉墉受牽連也被懲治。後來父子得到寬釋,劉墉被降為翰林院編修。

主要成就

政治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居宰相,深得幹隆皇帝倚重,因此劉墉走上仕途具備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清正廉潔,繼承了父親劉統勳的衣缽,成為幹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

書法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鍾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曆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台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