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人物生平

錄自鄧廣銘《辛稼軒年譜》
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年、金熙宗(完顏亶)天眷三年(1140)五月十一(合公曆5月28日)卯時,稼軒生於山東曆城之四風閘。
宋紹興十七年、金皇統七年(1147)稼軒八歲。
稼軒之從學劉嵒老(瞻)當在此年前後。
宋紹興十九年、金皇統九年(1149)稼軒十歲。
(“稼軒師於蔡伯堅之說,首見《宋史》本傳,辛啟泰著其事於十歲,未知有無依據。

”據鄧廣銘先生考證,稼軒無從蔡氏受學之事,考證詳見鄧廣銘著《辛棄疾傳、辛稼軒年譜》)。
宋紹興二十三年、金貞元元年(1153)稼軒十四歲。
諦觀形勢’,蓋由此也。”鄧按:辛《譜》所雲亦未知何據。《濟南府誌》及《曆城縣誌》中均不載此事。既無可參稽,
宋紹興二十四年、金貞元二年(1154)稼軒十五歲。
宋紹興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1157)稼軒十八歲。
宋紹興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1158)稼軒十九歲。

主要成就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文學成就
思想內容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遊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複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並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在文學創作方麵,他不像陸遊喜歡寫作詩歌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於表達激蕩多變的情緒的體裁。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42下一頁